紫砂文章
黄龙山矿址简介
已阅:639  2019-12-24

 

 黄龙山矿区位于丁蜀镇区西北带,东西长1500米,南北宽1400米,面积2.1平方公里。黄龙山矿区母岩为陆相沉积砂岩,形成于3亿5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,属于“五通组”和“高骊山组”等两个含矿层,共储量1026.71万吨,是本山甲泥、紫砂泥、乌泥和绿泥的主要产区,也是宜兴陶瓷原料最原始的采矿区。经勘查,黄龙山矿区的紫泥储量最大,品质最优。黄龙山矿区有15个宕口,5个井口,过去的宕口矿井经露天开采,现成为一个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大水池。

 

早在新石器时代,先民们便在黄龙山脚下(今大水潭位置)挖掘陶土,先民们在黄石山凹处底脚处找“眼口”,由眼口引进石隙底部,逐步深入有泥可采的“眼口”或“宕口”,“宕口”以开挖人名字而定。明清时期(公元1368——1911年)蜀山一带的农民用井式手工采掘黄龙山甲泥。民国初期(公元1911--1912年),有宕户雇工开采黄龙山甲泥,雇工凭经验在矿体露头处沿矿层手工掘进。坑道用黄石砌成拱形,以防塌方。1 955年至1982年,国 家和当地政府投资开挖了5口矿并,运用现代化的挖掘和运输手段,出产甲泥年产量20万吨左右,黄龙山矿区成为宜兴制陶工业发展的一个大型原料基地。开采的甲泥供应当时的红旗厂、建新厂、大新厂、振兴厂、东风厂、建陶厂生产日用陶。开采的紫砂泥供当时的紫砂厂生产紫砂陶。

 

 

    为了保护资源,合理开采,1号、2号、3号、5号井早在80年代就停止开采。4号井至90年代中期停止开采。2004年11月4日,宜兴市人民政府专门下发了《关于严格控制丁蜀镇黄龙山紫砂陶土资源保护各类建筑的通知》,2007年4月1日起,经江苏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27次会议批准的《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》开始实施。

 

     黄龙山矿区丰富的矿产资源,对宜兴的日用陶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特别是黄龙山矿区的珍稀紫砂泥的挖掘,为紫砂陶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。黄龙山矿区丰富的矿产资源,促使宜兴自秦汉以来成为我国南方的重要陶瓷产区,直接促成了紫砂陶技艺和产品的诞生与发展。

 

 
 
网站首页艺人简介作品欣赏荣誉证书艺术剪影联系我们
Copyright@2019 周益娟紫砂艺术 All Rights Reserved. 网站关键字:周益娟